登录  |  注册

管理实践中的心灵沟通

来源:《商学院》编辑:2006-08-18阅读量:6434


  在企业的各种资源当中,人的资源是第一位的,所以说“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企业内各种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的优势,克服企业内的所有弱点。这是创造一个真正统一体的唯一方法。”(德鲁克语)

  既然人力是资本是资源,他总得要有自己的价值来才算数,这又怎么衡量呢?据说可以从道德素质(工作热情)、资本素质(技能知识)和艺术素质(时间管理)三方面入手,员工只要在这三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层次,那他就是一名潜在的好员工。

  然而这种“潜在的好员工”并不是你一按电门他就全速运转的机器,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他只是和其他万事万物一样有了“质料因”,其最终的形成还必须依靠“形式因”的协助,而事物由潜在到成形的过程则被称之为“隐德莱希”。

  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因”的推动追溯到最高造物主上帝,这当然是迷信行为,但不管怎样,“形式因”这份活是存在着,并且总得要有某位“主”来挑头去做。

  在企业里,管理层就是干这种活的主,管理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落脚点就是要把员工培养成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使其觉得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应是对工作负责,也就是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要勇于面对问题,要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条件反射似的推诿责任。

  那么怎么培养呢?你说利用也好,限制也行,引导也是,总之就好比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样,通过磁场的“耦合”作用,管理层将自己的心声传递给广大员工,以求得双方的共鸣。

  为了说明管理沟通必须落实到心灵“耦合”这一层才算到位,这里不妨借用音乐功能作些阐释。

  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人们就是在这些领域里建立起相互关系,承担、明确或重新规定自己的社会角色。音乐的功能之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内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通过创作特殊类型的歌舞来表达他们的社会身份,比如反映家庭生活领域的舂米歌、磨麦歌和摇篮歌;事关社会全体成员的重要活动,特别是为了应付危机(例如战争爆发)或欢度节日庆典而组织的社会活动,也可以诉诸音乐,需要以音乐来表达共同的感情,比如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等。

  同样,在经济生活领域也有属于不同行业集团的音乐,如商贩、牧民、捕鸟者、渔民、猎人、工匠及合作集体;或者是共同劳动时唱的歌,如伐林、辟路、搭桥等等。由于需要培养团结一致的社会感情,社会鼓励擅长各种娱乐性音乐的人组成歌舞团体;而且,在讲故事和竞技游戏中也要唱歌。

  从直接承认音乐的社会性出发,音乐用其潜在的力量引导人,使人几乎完全是自发地把他潜在的品质体现于行动。音乐不仅可以帮助人适应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要求,还可用来改变对工作场所的态度,如工业音乐。

  音乐感受能够帮助人们与社会认同。非洲人每当感到需要彼此交往、组织协作、调剂精神或缓和紧张情绪,在劳动或闲暇的场合中能找到的任何足以组成节奏结构的声响实际上都能勇于奏乐,斧头、锄头、弯刀甚至船浆等工具都可以当作乐器使用。

  其实大众生活中的音乐并不关心音乐的复杂性、风格的纯正性或艺术的完美性,他们感兴趣的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运用有组织的音响,使人们从表现个性转而参与社会性的活动。

  从管理说到音乐,我倒不是怂恿管理者在企业里真的弄个乐队到处吹吹打打,而是想说,沟通是不容易的,纯粹的语言有时也是苍白无力的。既然“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自己的世界的界限。”(维特根斯坦语),有的时候还得使点别的技巧,所以艾科卡才有这样的心得: “表扬一个人,最后用公文;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

- END -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