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两会:理想科技焦家良提议“城镇上山”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来源:理想科技编辑:2014-03-04阅读量:9449

  直销人网讯: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传统征收平坦土地以方便规划建设城镇的方式大量挤占了耕地,使我国优质耕地减少势头迅猛,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尤其在我国山区省份,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突出。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山地面积超过75%,其中坡度25度以上的土地占20%,可利用的平地资源极为有限。另一山区省份云南,坡度在8度以下、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区仅占全省面积的6%,优质耕地仅占3.39%;目前,全省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区已有30%被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其他山多田少的省份,如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的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用地方式如果不改变、城镇发展如果一味占用平坝粮田、坝区优质耕地的保护如果不及时,可能不到十年,作为衣食之源的平地坝区优质耕地将可能被占领殆尽。
  因而,创新城镇化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山区城镇化发展的特殊路径,保护坝区的优质耕地是我国山区省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011年,云南省作出“保护坝区优质良田,上山寻求城镇发展空间”的战略决策,将城镇建设紧盯6%坝区的思维定势转向充分利用占全省面积52%的低丘缓坡地带,引导城镇向适建山地发展,即实施“城镇上山”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城镇上山”是云南省基于坝区可建设用地紧缺和山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前提下就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的积极实践和探索,是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国山区省份的耕地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上山”是保护优质耕地、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市建设“摊大饼”式地向坝区平地无序扩张,大量农田好地被占用,虽然实现了占补平衡,但占优补劣、占坝补山的现象十分突出。
  高效化运用土地、保护有限的宝贵土地是山区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城镇上山”是土地利用方法的重大变革,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土地高效利用、保护平地坝区优质耕地。
  (二)“城镇上山”是破解山区传统城镇规划建设方式的创新思路
  现有的山区城镇建设方式,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山区城镇平原化现象是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的通病,到处是高楼大厦、水泥森林人居环境质量很差。而且“建设破坏”屡有发生,山区城镇特色逐渐丧失。
  “城镇上山”是城市规划、建设观念的重大转变。不仅有利于保护有限的土地、还能重新架构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建设优美的城镇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作为云南省破解传统城镇建设方式的创新思路,“城镇上山”对于我国山区省份的城镇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因而应成为我国山区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
  在“城镇上山”建设中,建议山区省份:
  (一)调整完善和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调整完善和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把原来调整到山上的基本农田调到坝区,把建设用地调到山上。原则上将坝区80%以上的现有优质耕地和山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二)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政策
  一方面成倍加大占用坝区耕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大幅降低利用山地成本,引导“城镇上山”。例如,在坝区占用耕地,除按规定补充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外,还需按土地有偿使用费的20倍另行缴纳耕地质量补偿费。
  (三)规划设计要体现近自然性和民族性
  “城镇上山”规划建设应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充分尊重自然,借助自然山势、水系,突出地方特色和山地山水田园风光,建设“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特色城镇面貌,形成了山、水、田、园、城有机融合,做特城镇、做美村庄。
  此外,应依托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学习利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和优点,融入地域性特征和特色民族文化,体现民族风格和内涵、展现独特魅力;强化建筑风格的运用和表现能力,做好“山”字文章,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山地城镇建筑风格。
- END -
理想科技 焦家良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