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来源:无限极编辑:2019-01-08阅读量:113787

  各位无限极全球的业务伙伴,各位同事,各位嘉宾,各位正在观看直播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2019无限极全球领导人年会。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面对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也实现了很多创新突破,创造了很多新的历史。在此,我要代表公司,感谢所有业务伙伴和行政员工的努力付出,也感谢所有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我们>我”。“我们>我”是一种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会改变我们的决定、行为和习惯。
  我们一出生,就习惯以“我”的角度看问题,做事通常想的是“我”要什么?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
  但如果看到“我们”,我们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就不会是自己,而是“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会看得更远,也不会那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跳出“我”的局限,飞高一点,站在“我们”的立场考虑问题。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我们”又分为“小我们”和“大我们”。站在“小我们”的角度,我们考虑的可能是团队;如果飞高一点,到更大的“我们”,我们可能会站在公司的立场;再飞高一点,到更大的“我们”,我们可能会站在国家的角度;再飞高一点,到更大的“我们”,我们可能会站到全球的高度……飞得越高,“我们”就越大,看得也越远。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我的“我们>我”的故事。
  分享三个故事
  “我们>我”的故事1:“两刀切”
  第一个故事是1998年的“两刀切”。其中第一刀是在4月,国家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停止了所有直销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二刀切是在8月,国家规定所有军队不能经营企业。当时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直接关门,要么买断当时的合作伙伴第一军医大学的股份。
  经过这“两刀切”,1999年,公司营业额暴跌90%。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家公司一年之间业绩下跌90%,是什么样的情景?
  所以在1999年,我们开了一个董事会,探讨无限极是该放弃还是该继续。董事局内部讨论很激烈,其他人几乎都认为没办法做下去了。
  开完董事会,我的爽指数跌到了负100分。想想1992年无限极成立时,刚好我大女儿Jamie出生。为了打开市场,那时我80%的时间不在家,经常喝酒应酬,出现了脂肪肝、痛风、高胆固醇、高血压等健康问题。一想到如果无限极不做了,所有这些努力都要白费,我想不通,也没有主动沟通,事情就僵在那里。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开窍了。我觉得不应该只有“我”的角度,而应该有“我们”的格局。站在“我”的立场,我很不爽,觉得自己牺牲了健康和很多家庭时间,花了那么多心血去经营,结果却说要放弃。但如果站在“我们”的立场,当时李锦记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业务经营出现困难,董事局再三权衡才决定要砍掉一些业务,既然遇到问题了,我们就应该共同去面对。
  我决定放下自己的个人意见,和董事局其他成员一起坐下来沟通,共同想办法。因为思维模式的转变,大家都从“我”飞到了“我们”,所以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用一年的时间去逆转。2001年,我们制定了无限极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目标是5年业绩增长12倍,结果,我们仅用了4年时间,就提前实现目标。这个成绩全赖于当时所有“我们>我”的业务伙伴和行政员工,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这个奇迹不可能出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我们>我”的故事2:成立家族委员会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李锦记家族委员会的。
  李锦记曾经历过两次分家,第一次是1972年,发生在我的祖父李兆南和他的兄弟之间,第二次是1986年,发生在我爸爸李文达和他的兄弟身上。这两次分家,不仅影响了李锦记的业务发展,也影响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当我悟到“我们>我”的好处之后,我便开始站在家族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如果不去“治未病”,那么分家的历史可能还会重演。于是,我开始花时间去世界各地学习,参加家族企业的培训班,2001年左右,我在培训中第一次了解到家族委员会的治理方式,很受启发。
  如果参加完这些培训,回来就跟家里人说要成立家族委员会,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其他人都没有参加培训班。所以我做了另外一个动作——我买了一本哈佛教授写的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书,组织兄弟姐妹一起学习、做读书分享。经过一天的读书分享,我们兄弟姐妹达成共识,决定成立家族委员会,这个决定得到了爸爸的支持。2002年,我们正式成立了李锦记家族委员会。
  那时,无限极还处在困境之中。如果从“小我们”去考虑问题,我应该花100%的时间在无限极事业上。但因为有了“我们>我”的思维模式,我们都飞到更大的“我们”,站在家族的角度,考虑家族如何延续下去,才有了李锦记家族委员会的诞生。
  “我们>我”的故事3:第四代的股份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李锦记家族第四代股份的。
  我是家族第四代的成员,我们第四代有5个兄弟姐妹,我的姐姐排第二。1980年代,我们兄弟姐妹5人先后加入李锦记,但我的姐姐加入公司三年之后就结婚了,婚后不再参与家族企业的经营。所以,之前家族第四代的股份,由我们兄弟四人平分,没有我姐姐的份。
  离开14年后,姐姐又回到公司。爸爸非常希望家族能够团结、和谐,多次想把股份分给我姐姐,但姐姐也有“我们>我”的思维模式,她认为家族的事业都是我们四兄弟打拼出来的,这样会让事情变复杂,所以每次都拒绝。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四年前,爸爸和我们四兄弟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由我们兄妹五人平均分配第四代的股份。因为我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家族的未来——如果姐姐没有股份,那她的下一代可能就跟李锦记家族分开了。
  如果没有“我们>我”,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放眼当今社会,很多家族企业之所以存在矛盾和纠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族成员都站在“我>我们”的角度,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家族如果没有“我们>我”的思维模式,不可能延续下去。

  “我们>我”的好处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我们>我”的思维模式有很多好处,最明显的三个好处是:第一,让自己更爽更快乐;第二,帮助我们做对的决定;第三,找到人生的使命与意义。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来给自己在“我们>我”方面的表现打分,分数是1~10分。10分意味着飞得很高,从很大的“我们”去考虑问题,1分意味着凡事先考虑自己,你给自己打多少分?这个问题我希望你们回去好好想一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改进的空间。
  接下来,我想将三个问题交给大家去思考:做事或做决定时,我是否已经站在“我们”的高度了?我能不能从“小我们”到“大我们”?我有没有用“我们>我”的思维模式思考人生意义?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我们>我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大家也可以常常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我们>我”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希望大家今后不断去练习“我们>我”的思维模式,不断去做,去反思,经过反思和做的不断循环,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开窍,达到“我们>我”的更高境界。
  在座每一位都是市场领导人,都需要以身作则。刚才我分享了三个我的“我们>我”的故事,希望大家回去之后,都能建立自己的“我们>我”的故事,去跟其他人分享。
  持续创造历史
  因为有了“我们>我”的思维模式,近几年,我思考最多的如何让李锦记家族和无限极延续1000年,我希望我们可以持续创造历史。
  无限极26年来之所以能经受无数困难和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和奇迹,与我们有一群始终“我们>我”的业务伙伴和行政员工是分不开的。
  未来,我们要延续1000年,需要吸引更多“我们>我”的人才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发挥“我们>我”的力量,不断创新突破,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谢谢!
- END -
无限极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