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维生素产业另辟蹊径 小品种将是发展方向

来源:《直销人》媒体中心编辑:2007-05-09阅读量:6845

 

    2006年中国维生素原料药的出口交易价格普遍处在低谷,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于脂溶性维生素及高价值的小品种

 由于维生素是生物体内必需的一大类药物及保健品,是人类及动物永久性的消费品,因此,维生素产品的结构和应用一直都在不断扩大。未来,维生素产业将朝着规模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维生素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最重要的一类产品,种类繁多、出口量大,成为中国四大出口原料药之一。总体维生素市场的增长来自于保健品和动物用添加剂市场的增长。

 长板和短板

 维生素类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B族、泛酸、叶酸、烟酸、生物素(维生素H)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A、D、E、K,还有类胡萝卜素等。除了维生素单品种之外,作为商品能够进行贸易的产品还包括不同含量的制剂用(饲料用)颗粒、包膜原料、各种成盐衍生物等。其中,水溶性维生素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一类,中国凭借此与巴斯夫、帝斯曼这两大维生素巨头构成了世界维生素的三大制造方。

 相比之下,脂溶性维生素在中国还处于发展中,产销量和应用比欧美国家有较大差距。但在价值上,脂溶性维生素要远远大于水溶性维生素。中国发展潜力在于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则处于自然增长阶段。

 水溶性产品占出口大头

 2006年,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总额为8.19亿美元,占全部医药类商品出口总额的11.5%;总体出口额同比增长了8%,出口规模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了4.25%。随着2006年医药产业的全球化转移,在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地转向制造业发达、成本更低、劳动力过剩的中国后,维生素类产品更表现出适合于中国作为大宗原料药发展的特征。

 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按数量和金额规模排列,维生素C、维生素E这两大产品占据了中国出口主要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3%和21%;金额占比达到28%和17%。出口量超过千吨的水溶性维生素共有8种,占了绝大多数,而脂溶性维生素只有3种;出口金额超过百万美元的单品种水溶性维生素有10种,其中脂溶性维生素有5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有待开发的高价值的维生素品类,从出口比重和出口金额来综合衡量,今后如果增强脂溶性维生素出口的实力,将大大提高中国维生素出口的国际地位及价值。

 欧美是外销目的区域

 中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覆盖面较广,2006年的统计显示,直接出口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有130个,尤以欧盟、北美区域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亚洲,中国维生素出口这3个地区的总出口比重为90%。

 由于欧美国家生活质量普遍较高,食物过于精细或制作方法的原因,导致维生素损失过多,使得人们补充日常维生素的途径大多来自于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此外在粮食中添加B族维生素也是补充维生素的另一办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维生素的消耗量也在提高;从人口分布上看,亚洲的人口最多,理论上应是维生素需求量最大的区域。

 大宗维生素价格仍未走出低迷

 2006年维生素类原料药的出口交易价格普遍处在低谷,但这一年没有发生重大的价格涨跌过程,只是个别品种出现了一些波动。

 例如D-泛酸钙、盐酸吡多辛、维生素B2(饲料级/药用级)的价格在2006年下半年有所上涨;而维生素B12(饲料级)、维生素E粉的价格则在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维生素K3经过了一个涨幅周期;维生素C、硝酸硫胺(维生素B1)、维生素A粉、饲料级生物素、饲料级维生素D3等其他大宗维生素的价格有些波动,但依然在低谷徘徊不前。

 小品种是发展方向

 世界维生素的制造格局经过前几年重大的整合,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集中度:以巴斯夫、帝斯曼为全球主要霸主。而中国维生素还处于多家共同占据个别品种优势地位的格局,并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能单独在大类维生素上成为主流。浙江医药、浙江新和成、东北制药总厂这3家企业的品种相对多于中国其他厂家,2006年这3家企业出口额排在前3位,其中浙江医药的维生素出口总额达到了1亿美元。

 从前景来看,中国最值得发展的是一些高价值品种,如维生素D2、D3,维生素K1、K2,维生素A油,β胡萝卜素以及复合维生素产品。一些国际市场十分看好的虾青素、叶黄素、斑螯黄等,中国制造还是十分稀少,值得中国企业为之努力。

出处:医药经济报
- END -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