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杨博:个人观点谈直销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在线国际商报编辑:2008-07-31阅读量:6344

 直销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趋势备受人们关注。中国直销市场开放后,直销发展与中国经济走向关系如何?这似乎是近期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直销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中国直销市场开放后,直销行业总的趋势是向着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就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市场开放之后,直销行业的完全规范运行,可能还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不排除需要经历一些曲折的阶段。根据其他行业的开放进程以及一些国家开放此类行业的情况,一般来说,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需要经历3个阶段:起初控制阶段、全面放开阶段和最终完善阶段。

  就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而言,在起初阶段,直销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能并不是很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对市场的整体情况,有关部门需要作出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负责监管的部门,在这个方面更需要保持谨慎、稳健的态度。

  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无论是对于直销牌照的发放,还是对于市场经营秩序的监督,都需要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过急、过快可能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少数直销企业的巨头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虽然行业中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但它们并不是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

  在全面放开阶段,政府对于直销行业的监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国内市场存在的风险和整个国内市场的容量,已经能够全面地进行调控和准确地进行测算。在这个阶段,整个市场的放开速度应该比较快,直销市场的竞争也趋于更加激烈。整个市场的格局出现变化,大型跨国企业的影响力可能减弱,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实力在逐步增强。整个市场可能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直销行业中企业的种类增多,经营的产品更加多样化,直销经营方式可能不再是以较为原始的以直销员为主的方式。

  在最终完善阶段,直销行业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行业内的法律法规已经基本健全,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基本确立,市场容量已接近其潜在的水平,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直销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就经营的主体企业而言,已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局面,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主要依靠竞争实力而存在,资金规模已经不再是决定竞争成败的惟一关键因素。人们对直销的认识,已经从先前的不被认同,发展到社会民众的普遍接受。从事直销业务成为人们一项正常而又普通的工作。

  在这3个阶段中,可能也会出现一定的反复和曲折,但总的方向是向前发展的。

  直销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直销行业的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有趣的话题。因为人们对此的看法并不是很一致。有人说中国的直销市场份额有500亿美元;也有人说至少应该有800亿美元;还有一部分人更加乐观,说应该在1000亿美元以上。不论我们采用其中的哪一个数据,有一点结论是基本肯定的,那就是直销行业的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正面影响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在:

  首先,开放直销行业能够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直销企业的出现减少了市场交易的中间环节,导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停留时间的大大缩短,这样既节约了人力资本投入,又节约了渠道建设的资金需要,从根本上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因而间接地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其次,直销行业的放开不仅有利于繁荣经济,对于平抑过高的物价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而且直销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价格形成机制比较灵活。在完善的物流分配系统的支持下,直销企业可以把价格降到最低的程度。由于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走势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十分关键,直销企业如果能够在这些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则有利于把一些不法的经销商排斥在外,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

  第三,直销企业的放开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持全社会范围内的就业公平。现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还比较突出,创造就业机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直销企业的大量存在,能够吸纳更多的人员从事到商品的分销业务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营销领域的服务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正面应对一些跨国零售巨头对于国内市场的挤压。直销开放既提高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效率,同时又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力就业水平。

  从负面影响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在:首先,直销行业的放开步伐和开放时机如果选择不当,极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不排除一些非法组织乘机利用政策空隙,大肆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这不仅不利于整个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导致直销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再次下降。其次,直销行业的开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营销中的渠道之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另外,在直销全面放开的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引起大量税源的流失,并导致经济纠纷的持续增多,诚信建设问题随之而变得异常迫切。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将直接挑战政府的监管能力。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需在监管手段、监管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 END -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