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只身卧底,工商打了一场漂亮仗!传销大案“云在指尖”覆灭记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编辑:2017-04-02阅读量:16655

  瞒着妻子卧底传销组织,历时一年多,行程4万多公里,破获全国网络传销大案“云在指尖”,这就是湖北省咸宁市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商干部——张亮。

只身卧底,工商打了一场漂亮仗!传销大案“云在指尖”覆灭记


  化名卧底“云在指尖”

  2015年4月,张亮接到举报称,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传销,请工商部门查处。“打开网站一看,吓一跳。”张亮说,当时“云在指尖”打着“全新商业模式”“分享赚钱”等噱头,浏览人数已达1.2亿,微信等关注人数2400余万,直接参与人数260多万。在“打传”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大案。但“云在指尖”到底是违法传销还是创新创业,当时没有定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张亮决定化名卧底,一探究竟。

  随后的20多天里,通过购买商品缴纳“入门费”,按照金字塔层级发展下线和业绩,张亮获得了佣金。当佣金到账短信提示音响起的那刻,张亮心里有底了。

  2015年7月20日,咸宁市工商局在湖北省工商局备案,正式立案调查“云在指尖”,张亮成为调查主力。在掌握相关证据后,2015年11月25日,咸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依法对“云在指尖”涉嫌传销活动相关资金账户予以冻结,冻结金额2400万元。

  云在指尖公司代表及法律顾问等来咸宁市工商局了解情况,承认违法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一切很顺利,以为案件很快会完结。”张亮说。没想到,当事人取得法律意见书后,态度完全变了。

  2016年1月5日,咸宁市工商局来了一位代理律师,对方毫不客气地甩下一份法律意见书。翻开意见书,张亮心里一惊,6名国内法律权威专家的签名赫然眼前。“法律泰斗都说这不是传销,你凭什么!”张亮知道,一场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4万多公里漫漫取证路

  掌握铁证,谈何容易。锁定这片“云”,破解复杂的佣金链条、传销层级,必须打开其后台数据库。张亮南下广州,在腾讯公司调取资料时发现,“云在指尖”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另一大互联网巨头公司阿里巴巴那儿。张亮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杭州。

  历时20多天排队、走程序、说好话、焦急等待后,张亮终于从阿里巴巴拷贝回“云在指尖”其中一台服务器近1TB的数据,连夜赶回咸宁破解。“调取数据,阿里巴巴有非常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张亮告诉记者:“刚拿到数据时非常兴奋,以为马上能大功告成。不曾想,这才开了个头。计算机专家告诉他这里面只是缓存信息,完全无用。”

  数据分析没有捷径。日日夜夜盯着海量数据,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亮终于找到下一个IP地址,信心满满地再赴阿里巴巴。一个月后,根据这个IP地址,他第二次拷回数据,但里面全是程序运算源码,依然不是要找的证据。

  张亮索性跑到阿里巴巴,要求调取所有跟“云在指尖”相关的服务器数据。“至少等3年。”工作人员回答。原来,“云在指尖”在阿里巴巴租用了整整29台服务器,空间有60TB。这些数据,用办公电脑装,需要120台,用10M带宽24小时不间断下载,需要3年才能下载完。“云在指尖”是网络式分布存储的云服务器,外人想在浩瀚的数据中找到痕迹,很难。

  为调取核心电子数据,张亮前后8赴阿里,9赴腾讯,历时6个月,终于拷贝回想要的数据,成功破解“云在指尖”的运作链条。而这些,仅是取证的一个环节。

  一年多的调查取证中,张亮在广州、杭州、厦门、重庆等多个城市间奔波,日夜兼程4万多公里,5000多封往来邮件要梳理、6.2亿元的资金流水要审计、6000多种商品信息要统计、几百家供货商要调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何等艰辛。记不清多少个夜里,孤灯挑战到天明;周末、节假日已完全没有了,睁开眼就是证据、证据、证据,饿了吃泡面,困了打地铺。

  2016年6月,张亮终于掌握了“人员—层级—资金—传播过程—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完备的证据体系。

  擒住这片“云”

  2016年7月18日,一场听证“拉锯”会在咸宁市工商局会议室拉开序幕。一方是以张亮为主的咸宁市工商局打传团队,一方是“云在指尖”聘请的知名高校律师团队。听证,意味着案件已进入最后程序。越是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整整10天,面对面交锋,对方律师团队在详实证据面前,低头了。

  腾讯微信安全风控专家李海浩因为“云在指尖”案件认识张亮,一路下来,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每次问他在哪儿,总是回答在出差;凌晨两三点,为某个数据‘骚扰’我一点不奇怪。”李海浩说,张亮身上的坚韧和担当是最让他感佩的。

  服气的不仅是伙伴,还有对手。2016年8月4日,结案前,“云在指尖”实际控制人郑某与张亮面对面质问:“凭什么说我们是传销?”“就凭这些。”张亮再次摊开所有证据。纸版证据资料,垒起来有近1米高;电子版证据资料,装了十几个硬盘。其中包括当事人财付通交易流水、相关银行账户流水、微信平台相关的证据材料、公司主要人员的往来邮件、线下人员的书证人证、厂家调查笔录、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三份电子数据鉴定书、公安机关的电子数据勘验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的资金审计报告等系列第三方证据。

  “你是怎么弄来的?”看到海量证据,郑某很吃惊。张亮一笑,将整个取证过程一一道来。听完,办公室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我知道的,你知道了,连我不知道的,你都知道了。”良久,郑某一改之前的傲慢,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两人起身,第一次握手。

  一起跨度一年多的特大网络传销案,画上了句号。网友“草原”留言:“这场较量结局漂亮,但愿此案能唤醒那些异想天开一夜暴富的朋友。”

  结案不久,2016年9月12日,腾讯公司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的公告》,对类似传销的多级分销欺诈行为开展专项打击治理。同年12月14日,腾讯公司公布“守护者计划”十大案件,“云在指尖”案排第二位。腾讯表示,“云在指尖”是利用移动社交平台传播发展、规模最大、起步最早的新型网络传销案件,该案为微信生态下的新型传销治理树立了典型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同年12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七件网络传销典型案例,“云在指尖”案排第一位。
- END -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