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理性认识保健品

来源:新华大健康半月谈 编辑:2019-09-23阅读量:14637

  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吴刚说:“去年底12月份的权健事件引发保健品行业大整顿,无论是保健食品、保健服务还是保健医疗器械,市场大整顿正在全面铺开。”
  中国保健品大都以直销渠道经营,因为直销本身所具有的高价比特征及投资属性,保健品价格被大幅提升,在“卖出高价位”的前提下,特别是在加大、加快所谓“投资回报”的驱动下,很多从业人员会靠扩大产品功效宣传作为营销手段。因此,中国保健品市场“乱象”根子不完全在保健品本身,大部分是在营销方式上,在保健品的市场环境。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呢?
  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全部都是针对机体的某一种健康问题,在前面都冠以诸如“缓解、改善、增强、辅助、促进、提高、调节……”等文字。
  从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中也可以看到: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将机体功能调节到相对较好的状态。要治理保健品市场乱象,首先是严格政府审批和监管。所有品类的产品从理论上讲都有可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这首先需要政府在市场准入上严把质量关。其二是营销模式。两种情况,一是保健品本身没有市场准入,甚至就是伪劣产品,在宣传时无中生有;另一种是具备市场准入,但扩大宣传,超出了实际功效范围。其三,对于具有市场准入,同时又合法、合规经营的保健品要允许其正常经营,不能以偏概全。
  2019年1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中消协提示消费者,在面对保健品时,不要相信“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大话”。所以消费者不能轻信营销人员关于保健产品功效的虚假宣传,然后停用其它药物或其他治疗而致治疗延误。
  但毋容置疑,合理使用安全有效的保健品可以延续健康状态、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及辅助疾病治疗。在中国未来的大健康战略推进中,保健品将起到重要作用。
  “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方向是要将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从长期以来的疾病端向健康、亚健康端前移,从治疗、康复端向养生、保健端前移。这是因为,如果将更多的关注与投入集中在疾病端、治疗端,就会出现目前的这种状况,即医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而依然人满为患,医院、医生、政府、大众都越来越不堪重负。
  从疾病端来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70%以上。
  治疗端在社会经济层面上导致的问题似乎更为严重。《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文章显示,美国西雅图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Metrics and Evaluation)的Joseph L Dieleman博士团队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医疗卫生支出的变化。结果显示,到2015年,美国医疗卫生支出飙升至美国经济总量的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1.6%;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7年的5.9次增到6.0次;全国住院总量比上年增长4.2%;年住院率由2017年的17.6%增到18.2%……从卫生花费上看,政府支出、社会支出及个人支出都呈上涨趋势,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2017年增长0.03个百分点,全社会医疗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未来我们一定要将以往更多地关注如何“治好病”转为重视如何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相关研究显示,在全体人群中,处于疾病状态的为10%,健康状态为15%,亚健康状态高达75%。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也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可以避免,三分之一通过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美国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第·艾鼎敦博士曾提出: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即预防一些慢性疾病、恶性疾病的支出,仅是治疗这些疾病支出的百分之一。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黄帝内经》强调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健康的着力点前移至疾病预防,要倡导大健康理念。对大健康理念的认识目前各有不同,笔者的观点是:大健康与以往健康理念最主要的不同点为——它是从躯体、心理、智力、行为健康到社会责任道德健康的全面式健康,是从个体健康到生态、环境、人际等社会健康的全景式健康,是从生命阶段性健康到围绕生老病死生命周期的全程式健康,是从单纯的维护健康到从维护、促进健康到恢复健康的全链式健康,最终实现“生得优、育得好、病得少、活得长,死得安”的大健康目标。
  笔者认为,人的健康演变可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认识,即健康、亚健康、疾病、愈后。与之相对应的是养生、保健、治疗和康复。养生是人生大健康之旅的第一步,目的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维护健康、维持健康、延续健康;保健就是针对健康问题乃至疾病,通过主动性和前瞻性的预判和干预来改善健康状态,避免或延迟疾病发生;治疗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消除所罹患的病痛;康复是通过相应的手段将因疾病或治疗造成组织损伤和功能损害恢复到最佳状态。所谓的大健康,就是从这四个维度全方位进行干预。治疗端以药物手段为主,但养生端、保健端,乃至康复端药物就不能首当其冲了。那靠什么?除了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外,适当使用合格有效的保健品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其中对食疗与疾病的关系肯定有加。特别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归在了“无毒”治病之列,还肯定其功效为“十去其九”。不仅如此,西方的现代研究也给出了答案。顶尖医学杂志NEJM,Lancet,JAMA,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曾对哈佛大学从1976年就开始的一项长达30年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报道,5年内,服用营养保健品的人群并没有明显不同;而到了第10年,坚持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患病率比不服用的人降低了25%;在第15年,患病率降低了75%。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保健食品消费需求急剧放大,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普通商品,甚至是必需品。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了保健食品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0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万,产业规模超4千亿元。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增长空间巨大。这组数据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百姓对预防疾病的渴望。
  这也充分印证了吴刚的观点:“过去十几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由相对单一的医疗服务形态结构向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服务多种形态融合转变。保健行业蓬勃发展与消费者对健康的这种转变与实际刚需密不可分。”
  8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指南涉及保健食品上市后监管,办法涉及市场准入,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和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对保健品市场准入和监管日益完善成熟,在朝着以养生、保健为核心的防病端前移的大健康时代,保健品行业将得以健康发展。(本刊特约撰稿人:天士力控股集团品牌中心品牌规划/传播执行总监关键)
- END -
保健品 理性 监管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