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走路就能挣钱?不少“赚钱”APP涉嫌传销或诈骗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编辑:2021-04-22阅读量:10758

  今年4月初,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通报称,2021年3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通报了136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企业名单。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尚有53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对这些APP进行下架。

走路就能挣钱?不少“赚钱”APP涉嫌传销或诈骗

  90岁高龄的张爷爷用手机观看短视频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APP相继推出了看视频赚钱、玩游戏领红包、走路赚钱等“赚钱”、领“福利”任务。然而不少人在下载APP后才发现,各类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标榜的高收益也迟迟难以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部分人心存侥幸,想要在APP里“薅羊毛”。他们的手机里下载了各种“赚钱”类APP,对APP内繁琐的“赚钱”任务乐此不疲,正一步一步沦为手机APP里的“韭菜”。

  一款计步“赚钱”APP界面

  手机APP赚钱门槛高

  如今,不少社交平台上不时便会出现各类赚钱类APP广告。这些APP如何赚钱,哪一款APP比较靠谱,也成为了部分网友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而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类似广告形式的经验帖,声称看一段视频、浏览一条新闻就能轻松赚钱。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可以“躺着”赚钱?这些APP真如广告经验帖中所说的那样安全无风险?

  “平时在刷新闻、微博、短视频的平台上经常都会出现一些标题带有‘赚钱’字眼的广告。点开广告基本上都是推荐声称可以帮助用户赚钱的APP,内容多是讲述‘我’的经历,还附有提现的画面截图,甚至把操作过程也描述得特别简单。”回忆起自己1年多前利用APP“赚钱”的经历,成都某大学大三学生卢瑗瑗(化名)有些感慨,“刚接触这类APP是通过身边同学介绍的,和他们聊天时听他们说今天的午饭、晚饭又有保障了,出于好奇我也就跟着下载了手机软件。结果一年多下来,远没有自己当初想像的那样顺利。”

  “真想要通过这些APP赚钱,过程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据卢瑗瑗介绍,她曾做过一个综合类兼职APP,需要每天不停地刷单,但刷到后面得到的单会越来越少,经常一上线就被抢光。不仅如此,即便运气好抢到了单,可以从中得到的奖励也少之又少。“直到卸载那款APP我也没有赚到一分钱,因为累积的金额还没有达到他们所要求的提现门槛。”

  除了耗时长,卢瑗瑗告诉记者,她还因为任务越来越难做而放弃了多个“赚钱”类APP。“此前,我还看到过一个在手机应用平台上用户好评率很高的APP,下载后发现它是通过看广告得积分来赚钱。

  100积分等于1元钱,累积到3000积分才可以提现。”卢瑗瑗回忆道,“第一天我看一个广告赚了40积分,觉得积分很容易拿到。可是累积到400分左右的时候发现还需要给软件打好评,如果不给评价就不能继续看广告赚钱。

  给了好评后,看一个广告就只有30积分,到最后变成了15积分,再接下来就是需要下载其他APP才能够继续。”卢瑗瑗无奈地说,“我最后也没凑齐那3000积分的提现门槛。”

  在不断尝试多个“赚钱”类APP后,卢瑗瑗也有了自己的体会:“一些应用市场上新推出的APP看上去很容易赚到钱,实则任务门槛很高。还有一些APP规定的提现门槛也很难达到。没有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要想赚钱,还是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

  信息泄露不得不防

  觉察出手机APP“赚钱”不易的还有网友小池。在知乎一个名为“那些总带赚钱广告的APP真的能赚到钱吗?”的问答下方,许多曾经自己使用或身边朋友有下载过此类APP的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当中收获点赞数最多的,便是网友小池与大家分享的一段亲身经历。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缺钱,就开始疯狂下载各种说是能够赚钱的软件,少说也有十多个,最后发现都是有套路的。一开始广告打得非常夸张,吸引你去下载,完了给你一点甜头,然后要么需要天天签到,要么需要到达规定额度。越接近目标金额,做任务挣得越少。估计如果有比一分钱更少的单位,他们肯定也会用上,反正就是给的特别少。”文末小池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别再相信了,广告打得越好,套路就越深,还是自己找活干来得实在!”

  记者搜索发现,在一些大型网络社交平台,论坛都有类似这样的帖子出现。网友们纷纷在上面同大家分享自己使用“赚钱”类APP的经历,解答对这类APP还心存好奇的网友所提出的各种疑惑。

  “看新闻赚钱、软件试玩赚钱、走路赚钱、做有奖调查类赚钱、知识问答类赚钱……这些我都尝试过了,最后还因为20块钱被泄露了个人信息,得不偿失。”在某论坛一个围绕“赚钱”类APP展开讨论帖子的下方,网友佳佳和大家分享了她的一段“惨痛”经历。

  “前不久我下载了一些‘赚钱’类APP,一共花了五六天时间,每天大概在上面消耗三到四个小时,也确实赚到了二十来块钱。”可没过几天,佳佳就接连收到了多个被标记为骚扰电话的号码来电,最多的时候一天甚至有十来个。

  回忆起近段时间的上网经历,佳佳认为自己在注册这些“赚钱”类APP时所填写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刚开始下载软件时被要求注册,填写姓名和手机号,有一些还需要绑定微信号。虽然当时担心过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但是现在有很多软件都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也就没有特别在意。”

  中老年人沦为“韭菜”

  每天走5000步,月收入就能有上千元?前段时间,家住成都市成华区的蔡先生便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一条手机APP推广信息。

  “朋友圈里几个好友都在推广一款运动类APP,声称‘走路就能挣钱,让运动产生价值’,还附带一个‘新手指南’。”蔡先生告诉记者,退休后他每天都坚持散步健身,这款APP的宣传语也确实让他有些心动。“我就好奇了,走个路就能赚到钱?”虽然对此表示怀疑,但蔡先生还是下载了该APP。

走路就能挣钱?不少“赚钱”APP涉嫌传销或诈骗

  蔡先生向记者展示手机内的计步提现APP

  在后续操作过程中蔡先生却发现,要想使用这款APP还必须进行注册登录,不仅需要绑定个人支付宝账号,还得支付1块钱。“起初我严格按平台上说的做,每天走路赚积分。刚开始2天赚1分,后来1天就能赚1分,一切还算正常,我也就没多想。”

  然而才过了不到一个星期,蔡先生就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后来我发现光靠走路赚不到多少积分,还需要不断做推广‘拉人头’。难怪周围朋友都纷纷转发推广信息到自己的朋友圈,原来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蔡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就不怎么爱发朋友圈,由于“拉不到”人头,1个多月里虽然每天都坚持走了1万多步,却只赚了不到3块钱,距离平台规定的50元提现标准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按照这个速度走下去,想提现几乎已经不可能了。”仔细阅读平台规则并进行计算后蔡先生感觉自己“上了当”。

走路就能挣钱?不少“赚钱”APP涉嫌传销或诈骗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络上各类写有“赚钱”“送钱”宣传语的APP数量颇多,这些“赚钱”APP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之外,还渗透到了各个手机应用商城,种类更是五花八门:玩游戏赚钱、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类文章大多以诱导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层出不穷的“赚钱”类APP宣称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非常具有诱惑力。已经90岁高龄的张爷爷去年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才不到半年时间,也加入到了看广告“赚钱”的队伍当中。

  “用手机浏览网页,总能弹出一些看广告轻松赚钱的宣传页面,老人家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难免好奇,就跟着点了进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说起外公平时在家刷手机“赚钱”的经历,孙女小王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去年老人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接受治疗,给他买智能手机完全是出于好意,想让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可以浏览新闻,看看视频,不至于那么无聊。”小王告诉记者,老人无意间点开了一条刷短视频就可以“赚钱”的宣传广告,还再三要求自己为他下载了该APP。

  “一条短视频差不多在2分钟左右,看完后显示有1分钱计入个人ID,达到规定金额后才能提现到账。”据小王回忆,刚开始她也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去医院探望老人发现手机已经卡顿到无法操作,取下电池重新安装开机才注意到,这款看广告“赚钱”APP占用的内存已经高达7G,让原本只有30G内存空间不到的手机不堪重负。

  识别新骗局千万别中招

  事实上,“赚钱”类APP大都涉嫌虚假违法宣传,以所谓的赚钱奖励诱人下载,并向周围亲戚朋友分享推广,以吸引大量手机用户加入,刺激流量扩张,再通过流量变现获利。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赚钱”类APP,消费者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轻易提交个人信息、支付信息等内容。尤其对于需要交纳一定金额才能使用的“赚钱”APP更应谨慎对待,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大部分时候,行骗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钱财。法学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网民对钱财风险的嗅探能力显著提升,诈骗分子进而转化为骗取个人信息,再依靠出售个人信息谋利或利用个人信息去从事非法活动以规避自身风险。目前,不少“赚钱”类APP的行为涉嫌传销或诈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APP行为有涉嫌违法的情况,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 END -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0898-66666065。

相关文章